文/高憲哲   北京向西一步,就是烏蘭察布。在那片遼闊的草原上,有個烏蘭牧場的地方,有很多種鳥兒。除了枳芨湖里常有的百靈鳥、畫眉、山燕兒、布谷鳥之外,還有麻雀、燕子、喜鵲、烏鴉、串柳林、鴿子等等與人們貼得最近的鳥;還有盤旋在高空中的鷹,飛行迅捷的鷂子,肥美憨厚的沙雞,隨季節來來往往的候鳥鴻雁;甚至還有天鵝、地鵏、cilao等大型鳥兒。   鳥兒與人類為伴,裝點了人類的豐富生活,也給孩子們提供的無限樂趣與向往。老四一個人常常仰望藍天,羨慕地看著盤旋在高空中的雄鷹,幻想著自己也能一飛沖天,體驗俯看大地的那種感覺。鳥兒不同于人類行走的飛行方式,讓孩子們感到無比的神奇,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,只要翅膀一扇,不受地形限制,瞬時就到。孩子們都希望像鳥兒一樣,振翅高飛,自由自在、無拘無束地翱翔。除此之外,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捉鳥。不同的捉鳥方式,帶給了他們無限的快樂。   索板套雀兒,就是孩子們冬天最常用的一種方式。索板,當地人發音saban(Sa,入聲)。我不知道“sa”這個字該怎么寫,根據這個音,又找了這么的個在發音和意義上可能接近的字。索,當地人發音為sa,入聲。索,在現代漢語一個義項就是繩索。在這個意義上來解釋,索板,就是帶有索套的木板。而套鳥工具Saban,就是在木板上栽植馬尾做的索套。索套,當地人亦稱之為satao。索板套鳥,主要是這些索套發揮的作用。因此,用“索”字,來表達這個栽植了索套(satao)的木板為索板(saban),應該是其本字了?   雀兒,也是根據當地人的發音,找了這么兩個字來表達。當地人叫小鳥為quer,我一直不知道這個字怎么寫。后來,我是根據當地人稱麻雀為家巴雀兒,突發靈感,找到的。他們把“雀”一兒化,就成了quer,用漢字表達,就是雀兒。呵呵。   索板,是烏蘭牧場孩子們套鳥的器具。在一塊大小不等的木板上,植入若干排由馬尾搓的索套制做而成。索套結實而靈巧,做好后永遠張著圓圓的圈兒。鳥兒任何一部位被套住,越撲騰套得越緊。   在牧場套鳥,索板都是自己動手制做。先準備制做的材料:一塊木板,一綹馬尾,一把木匠用的錐子,一小團棉花。   木板的大小沒有硬性要求,長短、大小、薄厚,都不是那么統一,看能找到的材料是什么樣的了。小的不要讓套住的鳥兒帶走即可,大的不要自己搬著都費勁。孩子們做的一般都是用10-20公分寬、30-50公分長、2厘米左右厚的木板。這樣大小的,攜帶方便,埋設簡易。找到木板后,打磨一下,處理光滑,不要有剌扎手。   馬尾(yǐ),就是馬尾巴上的毛。據說從馬尾巴上揪下來的活馬尾,比用剪子從馬尾巴上剪下來的,要好,制做出的索套有靈性。最好是白馬尾,下雪后不易被鳥兒發現。夠做一個索板的量即可。孩子們為了套鳥做索板,專門跑到大車隊飼養駕車馬的馬棚里,揪馬尾。牧場的大車隊,實際上就是馬車運輸隊,當時有十幾掛三套馬車。大車隊有幾排專門的養馬棚,三匹馬一間,基本上是一掛車一間。收工回來,馬兒就在這里吃草、吃料,休息過夜。馬兒頭沖里吃草,孩子們趁沒人,躲在旁邊一間,手伸過去抓一綹馬尾,猛地一揪,揪下來就跑。馬兒被揪了尾巴,一通亂踢,孩子們早就沒了影蹤。也有的孩子規矩,找趕車的車倌要一綹。   木匠用的錐子,用來在木板上扎眼,栽植索套。找不到那種錐子時,常常用大號的鐵釘來替代。一小團棉花,舊的即可。   東西準備好,就開始制做。   先在木板上劃好線,規劃好索套的布局。根據木板的大小、形狀,安排索套。一般每棵索套橫豎的距離在一寸半左右。索套盡量不要栽置成一排一排的,有時鳥兒走在中間空處,象一條通道似的,就穿過去了。最好是錯落開,鳥兒只要在索板上往前走,就會被套住。   再將馬尾搓成索套。把馬尾在清水里漂洗干凈,涼干。取一根對折,兩頭對齊。一只手捏住,另一手往上捋到頭。馬尾對折的中間部位呈u型廻環,不要將其捏成死折,而是要保留這種u型環狀,并盡量往小擠,到一粒綠豆大小時,右手拇指與食指捏住,往一個方向搓。將這兩股馬尾搓成一根細繩,搓到端頭,系一個死疙瘩,避免兩股散開。由于兩股馬尾搓在一起,u型環就變成了橢圓環。把系疙瘩的一端從橢圓環里穿過,索套就做成了。   做成的索套呈圓環狀。橢圓環是這個索套圓環的滑動連接處。由于馬尾的張力,這個圓環始終處于撐開的狀態。鳥兒的頭、腳、翅膀等部位,只要鉆進去,一拉動,這個圓環就收緊了,鳥兒就被套住了,非常靈巧。如果把u型環捏成死折,就不會這么滑動靈巧。   最后將索套栽植到木板上。用木工錐在木板上規劃好的點位扎眼,約5-10毫米深。淺了容易被套住的鳥兒拔走。把索套張開到直徑5、6公分大小,在橢圓環下約2公分的地方對折一下,系一疙瘩,伸到扎好的眼兒里。把棉花球醮濕了,從對折的兩股索套中間塞到眼兒里,用棉花球將索套壓進去,再塞些棉花進去,直至塞滿壓實。   按照這個程序和方法,一個一個地將索套栽植到木板上。栽植時,要注意索套圓環張開方向不能一致。制做完成后,要將索套全部張開,查看一下效果,是否布局均勻、圓環向各方張開,是否每一索套圓環都能張開,每一圓環是否都能靈活滑動收緊。不符合要求的,要即時換掉。然后,剪掉露在外面剩余的根部。索板制做完成!   用索板套鳥,最好的時機,就是雪后初晴。下完雪,大地一切皆白,紛亂的世界變得純潔一片。大雪掩蓋了萬物,當然也包含了鳥兒的食物。這個時候,如果有一個地方掃開了雪,又灑了糧食,在空中飛來飛去覓食的鳥兒,肯定是首選的目的地。   索板下在哪里?地點不同,效果不同。下在院子里不行,牧場職工住的都是家屬院,人來人往,驚擾的鳥兒都落不下來,肯定不行。下在院子周邊的草地上,套的一般都是麻雀。套鳥場所的最佳選擇----場面。場面,是牧場秋天收拾糧食的地方,在內地一些地方叫打谷場、打麥場等。這里平常就是鳥兒常去的地方。到了冬天,雖然糧食已經入庫,但打完糧食剩下的各種糧食作物的秸桿,一垛一垛地堆在場面上;各種糧食的稗糠,一堆堆地仍留在場面上;鳥兒仍然能從這些被人類丟棄的東西里,找到自己豐富的食物。平常,這里就是多種鳥兒常去覓食的場所,雪后,就更不用說了。   也就是說,在場面套鳥,可以不必等到下雪以后。但下雪后套鳥,套住的機會多。   一次,老四和供銷社老王家的栓柱一起去套鳥。兩人各帶2塊索板,就直奔河槽南邊場面。   到了場面,找了一堆谷類作物的稗糠堆,在堆腳掃開一片雪地,直接用稗糠土埋設索板。先用索板刮出一個同樣寬窄的凹槽,把索板放進去,再用刮出來的土把索板埋起來。最后把索套理一下,每一個套都讓它撐圓了。拴柱還帶來點小米,抓了一把,在四塊索板上都灑了些。   兩個人的四塊索板,相距都不到一米,埋好后,他們就躲在了大約二十米遠的一小垛麥秸上。他倆爬到半腰上,刨開一個草窩,把自己埋了進去。嘿,又隱蔽、又暖和。   雪后的草原,把一切都遮蓋的嚴嚴實實。滿世界都是白的,有那么一小塊裸露著的地方,分外顯眼。到處覓食的鳥兒,在空中搜尋,這個地方自然逃不過它們的眼,一個個從空中俯沖下來。來的有百靈鳥,有畫眉。麻雀大概是和人類打交道多的原故,最狡猾,成群結隊地來,先在周邊觀察觀察,不直接過來。   看著鳥兒邊尋食邊前行慢慢走向索套,老四和栓柱緊張的手里捏了一把汗。眼看一只畫眉要進入索板,那群麻雀不知受什么驚擾,轟地飛走了。受它們的影響,這邊索板邊上的幾只鳥兒,也都呼地跟著飛了起來。   大概是看看沒什么險情,這幾只鳥兒又都先后落了下來。這回利索,剛落下不久,一只百靈就“觸套”了,開始撲騰,其他鳥兒受了驚嚇,都飛走了。倆人一聲歡呼,“一奔子”就跑了過去。是老四索板上套的,本來只套了頭,鳥兒這一撲騰,結果翅膀、腳全給套上了。他倆小心翼翼地為小鳥兒解了套,又整理了所有索套,補點糧食,返回到草窩里。   “你出去的太早,把雀兒都嚇飛了!我的索板還沒套住呢”栓柱埋怨道。   “你沒看這個雀兒一撲楞,所有的都飛走了?”老四解釋說,“再說了,當時咱們不是都不知道是哪個索板套住了啦。”   栓柱想想也對,就沒有再吱聲。等了十來分鐘,鳥兒們又都回來了。不大一會,就又一只鳥兒上套了。這次是栓柱的索板套住的,又是個百靈。   有一次,幾個孩子去套鳥,居然來了幾只沙雞,套住它的一只腳。沙雞個兒大,展翅一飛,把索板給帶起來了,拖著索板飛也飛不高,他們就追,沙雞飛累了,竟然給活捉了哈。孩子們高興壞了!   套鳥,是烏蘭牧場的孩子們冬天常見的活動,有時,天不下雪,小孩子們也會相邀幾位或獨自,帶著索板去場面套鳥。   【作者簡介】高憲哲,內蒙古出生、成長,天津工作、退休。 +10我喜歡

若塵   中國古代的房間里面是沒有隔墻的,一個房間就是一個房間,和日本的房子很像。   但人都是要有隱私的,所以就有了屏風、架子床。   在一個安靜的下午,泡上一壺茶。   茶桌上有一段枯木,枯木是時間和自然的雕刻。   當我們花錢用奢侈品牌和藝術品,來標榜自己品味時,我們已經忘了什么是真正的美。   一段枯木,一塊石頭,在大自然的手中,用了幾十年、上百年來雕刻,人類怎么能比的了呢?   一切人為的奢侈品牌和人創作的藝術品,都比不上自然的創造。   “美”不能被創作,只能被發現。   簡素不會對豪華自卑。   把所有多余的東西全都拿掉,剩下的便是美,便是道,便是禪。   我們講文物,講藝術品,我們只能講清楚它的故事和概念,卻無法講清楚它的美。   “美”是無法概念化的,無法用文字和器物來表達的。“美”只有等我們慢下來,再慢下來,用心感受,才能被發現。   現在大多數的人已經感受不到美了,因為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知識化、概念化、文字化了,美離我們越來越遠,我們不完整了。   一個人學會獨處很重要,一個懂得愛的人,首先愛的一定要是自己,徹底地了解自己以后,愛才能健全,才能更好的愛別人,因為那時的“愛”不是依賴,不是霸占,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相互吸引。   活的像個人,才能感覺到美。   真正的“美"是: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,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。   +10我喜歡

真正的幸運,除了依靠努力和堅持外,更緣自我們良好的人品、教養和認知。這些珍貴的特質,猶如人生華麗織錦上那些光彩奪目的小珍珠,足以開啟生命的幸運按鈕。   01   越是小的承諾,越要守信。   同事琳達剛創業時,參加了一場外貿圈的聚會。   琳達的公司當時主要出口女包掛飾,碰巧她手頭有個漂亮的樣品,女孩們看到后都愛不釋手。于是,琳達當即承諾,回頭給每人快遞幾個。   后來,琳達不光準備了掛飾,還花了兩個小時,給每人寫了一封親筆信。   大伙陸續收到快遞后,都特別驚喜,各種贊美紛至沓來:   “哇,太意外了,原來琳達不是在說客套話啊!”   “快二十年沒收到紙質信,真是太感動了。”   讓琳達意外的是,有個朋友將掛飾在朋友圈曬出后,竟為她帶來了幾個優質客戶。   琳達經常說:“越是小的承諾,越要守信。”   這大概是深諳此道的她,一直運氣爆棚的秘密吧。   有句廣告語說,再小的個體,也有自己的品牌。   作為這顆藍色星球的主人,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塑造自己的品牌。   所以,每一個諾言都應該努力實現,哪怕它微不足道。   正如池田大作所說:“信用是難得易失的,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,往往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。”   生活中,或許你也曾說過類似的話:   “改天,給你寄份老家的特產。”   “你也喜歡這款口紅啊,下次送你一支。”   這些話,大多是聊天時脫口而出的,事后很多人都忘了。其實,這些小承諾和重大約定一樣,都應當被信守。   越是不經意間許下的諾言,越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。   人生的奇妙之處在于,如果你能將每個小承諾都逐一兌現,老天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。因為,你的小幸運,都藏在微不足道的細節里。   02   做任何事情,永遠心中有他人。   心中有他人,是一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善良,無關乎學歷和身份,卻關乎一個人內在的教養。   曾看過這樣兩則新聞:   一個火車站自動取票機前,有個女孩快趕不上車了,她跟隊伍最前面的男孩請求讓自己插隊。男孩毫不猶豫地答應了,然后他自動走到隊伍尾端重新排隊。   有對小情侶,準備裝修婚房,因擔心施工的噪音會影響鄰居,便手寫小卡片提前告知,還送上糖果和毛巾。   雖然這些都是日常小事,卻能看出男孩和小情侶們,那種融入血脈的善良和體貼,這才是真正有教養。   美國著名律師歐文說:“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,洞察別人心理的人,永遠不必擔心自己的前途。”   我深以為然。   好友梅子,最近跳槽到一家新媒體公司,她和幾位同事輪流負責組稿工作。   梅子沒有任何相關經驗,但她每天都會整理稿件的詳細資料、讀者喜好和后臺數據分析等。她覺得這樣可以讓其他人一目了然,從而節省對方的時間。   同事都嘲笑她太傻,老做無用功又不會漲工資。   但是,總編很快就注意到,梅子不光工作仔細,還經常給打印機加紙,清理茶水間地板上的水漬。她做每一件事,都會考慮方便他人。   當公司只有一個轉正名額時,主編留下了專業能力一般的梅子。   他說:“做任何事情,都心中有他人,這種教養是任何技能都不能彌補的。”   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,是一種珍貴的教養。這種教養,如同畢淑敏所說:“它不是活在我們的皮膚上,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里。”   03   不被人性的偏見,迷失心智。   美國教授馬扎林和安東尼在合著的《盲點》一書中,曾提到一個的實驗:   在一項超過150萬美國白人參與的測試中,40%的人在測試前都表示自己崇尚平等,但結果卻顯示,他們對黑人抱有無意識的偏見。   這兩位教授經過多年研究,發現每個人心底都對他人存有偏見。   楊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。   有一次,她的好友蘇珊發郵件說,自己的傳媒高管男友格雷格,最近另結新歡,棄她而去。楊瀾暗想,這些傳媒界大佬們都喜新厭舊。她在回信中憤怒地寫道:“格雷格有眼無珠,日后一定后悔”。   結果第二天,蘇珊說前一天的信,是她和男友在跟大家開玩笑,兩人準備結婚了。楊瀾為自己對格雷格的偏見羞愧不已。  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,叫暈輪效應,是指當認知者對人們的某種特征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后,他傾向于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征,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偏誤。   有時,認知上的偏差不僅會讓人陷入尷尬的境地,還會讓幸運擦肩而過。   西西考研時,專業課成績很優秀。   她的表妹和其男友也報了同樣的專業,西西便將自己很欣賞的一位楊老師的課堂筆記分享給他們。誰知,表妹跟西西說:“你沒聽說過楊老師經常家暴嗎?我可不想學他的課程。”   西西解釋說,楊老師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人士,但表妹仍抗拒他的課程。   考試結果出來后,表妹落榜了,而認真學完課程的表妹男友,卻以專業課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。   松下幸之助說:“心存偏見,好比透過有色、凹凸的鏡片來看東西,看到的已不是它原來的面貌。”   大多時候,偏見都源自無知。漫長的一生中,我們要永遠保持初學者的姿態,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,這樣才能邂逅幸運與美好。   04   你的幸運,都藏在細節里。   斯塔提烏斯說:“真正的幸運,在等待著有資格享受的人。”   那究竟什么樣的人,才能獲得幸運女神的青睞呢?   社會學家研究表明,除了努力和堅持外,我們的人品、教養和認知這些細微因素,才是決定幸運是否降臨的關鍵。   誠實守信,是衡量人品的一把尺子。當一個人連微小的諾言都能信守時,他言出必行的品性必定備受尊重,這是他通往成功途中最寶貴的財富。   時刻秉持“心中有他人”理念的人,就像芳香四溢的花朵,不動聲色就能輕松吸引各種人脈和資源,運氣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。   無知的偏見,猶如籠罩在前進途中的迷霧。當我們的認知能力越強大時,就越能沖破黑暗,看到更加絢麗的風景,各種幸運和美好也會如期而至。   一個人的好運藏在實力里,卻也藏在不為人知的細節里。   幸運,猶如新娘手中的繡球,只有那些既能披荊斬棘,又擁有高貴品性和卓越認知的人,才能吸引幸運女神的目光。   在這個玫瑰和荊棘并存的世間,愿你手中有實力,心中有教養,一生做錦鯉,一世皆好運。   -END-   作者簡介:張小桃,十點讀書邀約作者。以夢為馬,詩酒趁年華。現居北美最浪漫的城市蒙特利爾,專注寫作和身心靈成長。   +10我喜歡

小 說   扶貧路上 文/沈林峰     接到組織委派的通知后,縣直單位的幫扶隊長小陳馬不停蹄趕到杏花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。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機關大院,去基層鍛煉。 然而,在深度貧困村,扶貧始終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。   這天,他要和農技站彭主任去村上蹲點幫扶。這是一個比較偏遠的村,山大溝深,十年九旱,群眾長期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。基礎設施薄弱,自然條件差,人口居住稀疏,信訪矛盾突出,群眾意見大、村班子不團結……眼前的這一切,讓來自城市里的小陳大吃一驚,他最初驚嘆,然后失望,最后惆悵。面對陌生的環境,面對千頭萬緒的幫扶工作,小陳膽怯了。 老彭打火發動摩托車,載著小陳去村上貫徹落實今天在鎮上召開的扶貧、黨建、人居環境衛生、低保、危房改造、防汛等工作會議精神,處理各類要務。正午時分,他們行至大灣社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寨大場的墻壁上醒目的標語:扶貧不是養懶漢,致富還靠自己干。墻角處有三五村民席地而坐,嘴上叼著紙煙,扎堆閑聊、打牌。這時,一個村民站起來,向他們這邊走了過來。 那人姓趙,中等個子,皮膚黝黑,一雙手如松樹皮,粗糙厚實,可以看出被生活打磨的痕跡,神情疲憊,面無潤色。他把目光投向彭主任,一邊點頭示意打招呼,一邊搭話說:“這是新來的幫扶干部吧?”“是的,他是專門幫助咱們村里人脫貧的。”陪同的村主任道。“哦,好……好……”那人忙和小陳握手,哭喪著臉說:“我無依無靠,沒人照顧,要申請五保哩!咱們村里最我窮了,咱們社的低保不合適,你們是干部,可要管我哩。”初到村上的小陳,耐心聽著并在工作筆記上一一記下他反映的情況和訴求,對他說:“好,您反映的情況我知道了,待我們入戶調查后答復您。”那人點頭應允。小陳擲地有聲地說:“我們幫扶工作隊就是來為群眾服務的,群眾利益無小事,我們要把一系列扶貧政策落到實處。” “你的情況我們知道,給你答復了,我們也向上面報告了,趕緊地里干活去!莊稼都讓草給吃了,還整天在這里打牌閑扯。”村主任指著那人說。那人瞥了村主任一眼,悄悄退回人群中,又叼著一根紙煙點著抽了起來,一道道藍色煙圈在空氣中散開。村主任趕緊招呼老彭和小陳去家里吃飯。   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。 坐在村主任家的炕頭上,三人一邊吃飯,一邊談著村上的工作。小陳說:“主任,群眾有訴求是正常的,他們有困難不找咱找誰?說明他們相信咱嘛!不相信就不會找咱,找咱咱就要給解決呢。這樣吧,晚上咱們開個群眾會,聽取群眾對各項工作的意見建議。”彭主任說:”這個人的情況我們入戶調查過,他是村里的一個光棍兒,以前抱養過一個女孩,現已外嫁,現在他享受一類低保,不符合五保政策。”村主任道:“這個人只要一見村里有新來的干部就說他的事,他其實比咱們還清楚政策,他愛看新聞,天天上網了解相關政策,有時還給我們講呢。他不知感恩的,自己享受國家政策,村上動員他出工參加義務勞動,他連一次都不參加,自己門前的衛生都懶得搞,整天一副窮寒酸樣兒,真是服了這樣的人。” 晚上的群眾會上,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踴躍發言,會議竟一直開到半夜。根據發言情況,最后歸納梳理出幾點:一、取消不符合條件的低保戶李×、趙×、張×等共6戶27人,原因是家庭收入穩步提高,生活質量明顯改善;二、計劃新納入低保戶趙×、何×共2戶10人,這兩個家庭生活困難,收入來源有限,因學、因婚致貧;三、積極爭取幫扶單位,協調解決兩個社的河溝過水路面硬化問題,現在群眾的農產品不能及時拉運出去,賣不到好價錢;四、為大灣社貧困戶趙大成申請辦理醫療救助,解決后期治療費用,其患有腦出血,住院治療花去15萬元,家庭負債累累;五、協調解決何×、張×因地頭農路占用對方耕地問題,兩家人經常吵得雞犬不寧,有時還大打出手,鄰里矛盾十分突出;六、對馬×、孫×反映的危房問題,待核實后上報有關部門,申請資金全面進行改造;七、大灣社和下灣社自來水管道老化、破損嚴重,兩個社的群眾暫時不能吃上自來水,協調水廠鋪設新管道,徹底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;八、受自然條件限制,貧困戶收入來源有限,產業結構單一,群眾對脫貧信心不高。 開完會,彭主任騎上摩托帶著陳隊回了村部。   星空燦爛,夜是靜悄悄的,靜得就連落葉的聲音都沒有,一顆顆眨著眼的星星布滿了夜空。月牙溫柔似水,掛在半空中。小陳數著滿天星,不一會兒就鼾聲如雷。 第二天早上,小陳和彭主任緊急調度召開村“兩委”會議,研究制定杏花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,分析脫貧短板,研究脫貧事宜。 一小伙子跑進會議室,打斷了彭主任的講話。小伙子說他父親趙大成現在病情嚴重,人快不行了,醫生建議轉院治療,否則有生命危險。說這兩天還在縣醫院的病床上躺著呢,去省里醫院治療花費巨大,家里沒錢了。小陳把目光投向彭主任,彭主任想了想,說:“救人要緊,咱們趕緊想辦法,不能因病拖垮整個家庭呀。”他急忙撥通了縣醫院科室主任的電話,讓辦理轉院手續和出具相關證明,幫助患者家屬將趙大成火速送往省城醫院進行救治。小陳打開微信,編輯求助信息發在朋友圈,并運用“滴水籌”組織親朋好友和愛心企業籌資幫忙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趙大成成功在省城醫院進行了手術,終于讓這個家庭喘了口氣。患者出院后,小陳又協調民政站、保險公司,為趙大成申請辦理了大病保險和臨時救助,幫他減輕了家庭負擔,并鼓勵他們一家要增強致富信心。 這幾天,村里可謂好事連連。河道過水路面硬化工程開工了;2戶貧困戶的危房已動工改造;村里3名貧困學生資助對接成功;水廠組織技術員重新鋪設管道為鄉親們接通了自來水;經多次上門調解,何、張兩家鄰里矛盾終化解;29戶貧困戶有了致富門路,牛羊產業方興未艾,脫貧信心后勁更足,村里人有了底氣和發展思路。   有一天,村部大院內忽然響起一陣鞭炮聲,大家都探出頭往外看,才知道是杏花村的群眾來了,嚷嚷著要找陳隊長。帶頭的就是趙大成的妻子張氏,幾個人拿著一面錦旗,上面寫著“心系百姓解民憂,真幫實扶暖人心”幾個大字。恰巧這天陳隊長去縣里開會了,便民服務中心值班人員就把錦旗掛在了陳隊長的辦公室。在他的案前,累著厚厚一摞書和大小不等的筆記本,全是他做的工作筆記:××是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家庭,還有人居環境衛生整治、新農合參保、自來水入戶、危房改造、脫貧人口情況,脫貧短板銷號情況……密密麻麻記錄著這個村的基本情況。 顯然,幫扶隊立下了愚公志,拿出了敢死拼命的決心;他們向貧困宣戰,列出時間表和路線圖。 幾年后,小陳由于工作實績突出,被提拔成了副處。一次,他去那個村調研,看到昔日的村莊舊貌換了新顏,了解到群眾收入有保障,“不愁吃、不愁穿”,幸福指數也提高了。他對花白頭發的老主任說:“看到咱們村的這些變化,我心里非常高興。當年我在這里蹲點駐村,深感責任重大,這個經歷讓我在后來的工作中總是充滿力量。”老主任熱淚盈眶,說:“是咱黨的政策好,精準扶貧就是要精準,這才是真扶貧,扶真貧嘛!” 一股清風迎面吹來,天下起了雨。在雨中,村莊煥發出勃勃生機,那廣袤秀美的土地,辛勤勞作的農民,美麗的田園,迷人的風景,和著那雨聲,奏出了一曲美妙的樂章,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。   作者簡介   沈林峰,筆名林嶺,甘肅臨洮人,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,都勻市作家協會會員。 +10我喜歡


曹宗翰的推薦評比好物85015王育廷的評價心得93871陳英奇的評價心得14534郭瓊文的熱門嚴選
盛惠雯的評價心得 章佳蓉2021嚴選好物72435 那年與文字結緣,我便深深的愛上了寫作 (2)邱俊香的熱門嚴選92401 黃庭瑋的評價心得 岳壩的三星橋 (2)陳孟璇的評價心得 王靜宜的推薦清單 法齊婭·庫菲語錄:要以星星為目標,那樣的話 (2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14g85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